本網訊 9月26—27日,中國農學會在山東煙臺舉辦2024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推動蘋果全產業鏈高質量融合發展。
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馬鋒旺提出了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通過優質品種、優勢區域科學布局、土壤質量提升和養分管理,實現提質增效;通過矮化密植輕簡化栽培技術、加大機械化比例、適度規模化,實現節本增效;通過肥水和光能高效利用、病蟲害的綠色防控、自然災害防御,實現增產增效;通過降低貯藏運銷過程中的損耗,發展高附加值的加工品、提升區域品牌效應,實現采后增效。
中國農業大學韓振海教授認為,蘋果生產應重視新品種的選育及產業化應用,推行注重品質的果園綜合管理技術體系,加強蘋果采后商品化處理和深加工、果品生產和市場營銷信息化、區域化栽培、產加銷一體化。
山東農業大學陳學森教授針對蘋果產業主栽品種晚熟耐貯但著色差的問題,介紹了蘋果營養品質形成與調控機理研究及新品種培育新進展,該研究明確了蘋果紅色芽變的分子機理,闡明了紫外光、低溫等促進蘋果果皮花青苷合成和著色的分子機理。
煙臺現代果業科學研究院院長隋秀奇介紹了蘋果中熟新品種馨元萃具有甜度高、脆度好、香氣濃、耐儲藏、免套袋栽培、采摘成熟時間好、營養價值高、成花容易、結果早、豐產穩產、可食率高等優良性狀以及選育和栽培技術。
山東農業大學姜遠茂教授從施肥種類、施肥數量、施肥時間、施肥方法等方面介紹了一套科學施肥新技術。他認為,化肥使用量應在總產量的5%—8%,增加生物有機肥、中微肥、生物雌激素的應用,可明顯提高蘋果品質。
青島農業大學原永兵教授介紹了多種省工省力栽培模式、精品果或區域特色品種栽培模式、可全程機械化的加工品種生產模式,提出建設中國化矮砧高密度果園,是蘋果產業機械化的前提、節本增效的關鍵。
河北農業大學楊欣教授從果園選址布局和機械作業對果園土地、道路、排水、灌溉、立柱、鋼絲、地錨、機庫、工具、配件的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宜機化建園規劃設計,介紹了割草機、噴霧機、作業平臺的型號選擇。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所副所長和法濤從蘋果汁制品、蘋果發酵制品、蘋果休閑食品、成果轉化等方面,介紹了蘋果多元化加工,他認為,蘋果加工生產線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升級,實現實時工藝參數與品質變化的在線監控,提高生產效能和品質穩定性;降低蘋果加工過程中的營養與風味損失,向“綠色、營養、健康與功能”發展,是未來蘋果加工產業的方向。
陜西師范大學趙鵬濤副研究員認為,綠色、營養、智能、便捷是蘋果加工的方向和要求,要利用粘性物料干燥、非熱殺菌技術、微膠囊造粒技術、新超臨界提取、超微粉碎技術、生物工程等,從貯藏期質量劣變防控、NFC果汁鑒偽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快速檢測農藥殘留等關鍵技術,建立蘋果全營養利用質量安全控制技術體系。
山東農業大學張宏建副教授介紹了智能化主路式多通道水肥一體機等6種水肥定點定量自適應混合精準輸送裝備。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鄒波研究員介紹了強制通風式凍結設備、液氮噴霧凍結設備、浸漬凍結設備等常見的果蔬原料速凍方式,以及漸進冷凍濃縮、懸浮結晶濃縮等冷凍濃縮設備的應用。
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分析師楊軍認為,由于蘋果直發市場比例降低,2024年新季蘋果庫存量居高的可能性比較大,建議果農和存儲商合理安排出庫節奏,切勿盲目惜售。
青島農業大學聶繼云教授介紹了農業農村部果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青島)、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鑒定機構(CAQS-PJ-0106)、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園藝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青島中心在服務果業高質高效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副主任、中國農學會副秘書長莫廣剛,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蔣景春等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蘋果主產區的蘋果產業專家、企業代表、種植大戶等280人參加會議,并現場觀摩了果園輕簡高效新品種新模式新裝備。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