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安縣:一粒葡萄,托起30億元大產業
眼下,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埠河鎮6.8萬畝葡萄園進入采摘季,葡萄架上,一串串飽滿、圓潤的葡萄掛滿枝頭,種植戶正忙著采摘、分揀、裝箱。
“今年我們家種植的‘陽光玫瑰’葡萄大豐收,畝產6000余斤,一畝地毛收入5萬元左右。”埠河鎮復興場村葡萄種植大戶李開成說。
公安縣地處長江中下游洞庭湖平原,位于長江南岸,是適宜葡萄、稻米種植和小龍蝦養殖的“百湖之縣”。
20世紀80年代末期,公安縣走上產業化種植葡萄之路。經過30多年發展,如今,公安縣葡萄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綜合產值達30億元,是華中地區重要的葡萄種植基地。不僅鮮葡萄“進城”“出海”,葡萄汁、葡萄酒、葡萄罐頭等系列產品也俏銷市場。
2015年至2016年,公安葡萄先后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024年8月23日,國網荊州供電公司供電網格服務員在湖北省金秋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的葡萄園檢查滴灌設施供電系統。(劉遠龍 攝)
葡萄產業蒸蒸日上的背后,農業科技提供的支撐功不可沒。
“葡萄是一種要水、又怕水的藤本水果,長江中下游濕熱的氣候帶來了充沛降水,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葡萄病害的傳播。”埠河鎮同心村葡萄種植大戶王敏告訴記者。
如何控制病蟲害?廣大種植戶向科技要答案,發展大棚種植,對雨水進行物理隔離;推進品種更新,增強葡萄抗病能力。“陽光玫瑰”“醉金香”“妮娜皇后”“甜蜜藍寶石”等30多個優質葡萄品種“落地生根”“爭奇斗艷”。
“通過引進早、中、晚熟新品種,并結合智能化種植技術的精準控制,我們的葡萄銷售期從30天延長到150天,正好填補了市場上葡萄上市的空檔期。”湖北省金秋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范紅說。
在這家企業的試驗示范園里,智慧農業徹底改變了葡萄種植模式——大量傳感器實時監控大棚內的各項環境參數;物聯網智能管理平臺記錄葡萄藤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生成葡萄生長全周期“畫像”;多重實時數據為精準施肥、精準澆灌提供基礎支撐……
為做強葡萄全產業鏈,公安縣推行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肥料、統一包裝、統一檢測、統一銷售的“六統一”品牌運作模式,打響了“荊秋緣”“晶涼田”等全國知名的葡萄品牌。
不久前,荊州維康蔬菜專業合作社冷鏈倉儲基地,15.3噸葡萄裝車發往菲律賓。這是公安葡萄首次出口東南亞國家。合作社負責人李靖說:“銷售渠道打通了,相信出口業務會越做越好。”